别人家孩子一岁多有十几颗牙,自家娃才寥寥几颗,怎么办?
- Jing Zhang
- 18 hours ago
- 3 min read

别人家宝宝一岁多有十几颗牙齿,为什么自家宝宝只长出几颗牙?牙齿发育有什么问题吗,身体发育呢?要补钙吗?其他营养呢?
以上疑问在儿保门诊中很常见。宝宝牙齿萌出“落后”,不少家长不仅焦虑,喂养上也不敢向前,甚至一岁多了还在吃糊糊,食物种类很受限。
乳牙萌出确实有一定的规律,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,希望本文能减少大家的焦虑以及喂养误区。
乳牙萌出的一般规律
最早萌出的乳牙是下颌乳中切牙,通常在6-10月龄萌出。
随后萌出的是上颌乳中切牙,然后顺次萌出乳侧切牙、第一乳磨牙、乳尖牙和第二乳磨牙。
注意,乳牙通常会双侧对称萌出,即左右同一个位置的牙齿的萌出,应是对称的,即使萌出时间稍有差距,也不应超过半年。

有时候,下颌4颗门牙萌出后,上颌4颗门牙再萌出。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也可能同时萌出。通常在3岁左右,20颗乳牙完全长齐。
以上是大多数宝宝的出牙规律,但依然存在个体差异,尤其是出牙时间。
乳牙没按一般规律萌出,怎么办?
乳牙萌出时间存在个体差异是很常见的现象。影响出牙时间的原因很多,包括遗传因素、性别、种族、营养状况、疾病等。
例如,女孩的牙齿通常比男孩发育早;黑人儿童通常比白人儿童早;与足月儿相比,早产低体重儿出牙时间可能晚一些,但按矫正年龄算,牙齿萌出时间与足月儿又没有显著差异。
确实有研究表明,慢性营养不良与乳牙萌出延迟有关,而某些疾病的患儿也会有牙齿萌出延迟的表现,如唐氏综合征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、垂体功能减退、佝偻病、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等。但是,这些问题通常还有其它的表现。
例如,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孩子可能有喂养困难、嗜睡、肌张力低等,佝偻病的孩子可能有佝偻病串珠、颅骨软化、四肢长骨变形等。也就是说,不会只有出牙慢这一个“线索”。
所以,单凭出牙时间来判断孩子是否发育异常,或是否缺钙或者缺其他营养是不准确的。当家长提出这样的担忧,我们会考量整体的生长发育情况。
如果宝宝只是在牙齿萌出方面稍微晚一些,但其他发育指标(如体重、身高、运动能力等)都在正常范围内,那么家长无需过度担心。
回到开头的问题,对于1岁多的宝宝来说,只长了几个门牙,其实也在正常范围内(异常范围见下文)。尽管这个年龄段,有的孩子已经长了十几颗牙,但每个宝宝的出牙节奏不一样,只要遵从长牙的大体规律,都是正常的。
总之,不能以出牙的快慢来判断生长发育的快慢。宝宝牙齿萌出得相对缓慢,也不意味着缺钙或营养不良。
这些乳牙萌出异常,需要就诊评估
宝宝18月龄还没有长牙;
宝宝36月龄时20颗牙还没有长齐;
个别牙萌出时间比正常时间范围延迟了6个月及以上,比如下颌乳中切牙萌出的参考时间为6-10月龄,到16月龄甚至18月龄时还未萌出;
牙齿萌出不对称:两侧同一个位置的牙齿萌出时间相差超过6个月;
长牙顺序异常:中切牙还没有萌出,就已经开始长侧切牙了;或者上下中间的八颗门牙还没有长完,就开始长后面的乳尖牙或乳磨牙了;
牙齿形态异常:例如左右对称位置的牙齿一般是一样的大小和形状,若个别牙齿的样子和对称位置的牙齿明显不一样,提示牙齿形态异常。
如遇到以上情况建议咨询儿童口腔医生,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潜在的病理性原因。